一、外部加固法
(一)鋼筋混凝土套箍加固
1.原理
在煙囪外壁包裹鋼筋混凝土層,形成復合結構,提高整體抗彎、抗剪能力。
2.操作步驟
表面處理:清除煙囪外壁松散磚塊、浮灰,修補裂縫(用高強水泥砂漿或環氧樹脂)。
植筋:沿煙囪高度方向每隔0.5-1米鉆孔,植入Φ12-16鋼筋,深度不小于15d(d為鋼筋直徑),用結構膠固定。
綁扎鋼筋網:橫向Φ8鋼筋繞煙囪外壁環向布置,縱向鋼筋與植筋焊接,形成鋼筋網片。
支模澆筑:安裝模板,澆筑C30細石混凝土(厚度5-10cm),振搗密實,養護28天。
適用場景:煙囪外壁嚴重風化、局部開裂,需大幅提升結構強度。
(二)碳纖維布加固
1.原理
利用碳纖維布的高強度、輕質特性,通過環氧樹脂粘貼于煙囪表面,約束裂縫擴展。
2.操作步驟
基層處理:打磨煙囪表面至粗糙,清除油污、灰塵,涂刷底漆。
裁剪碳布:按煙囪周長裁剪碳纖維布(寬度20-30cm),長度根據高度調整。
涂刷樹脂:在煙囪表面和碳布上均勻涂刷環氧樹脂,粘貼后用滾筒壓實,排除氣泡。
多層疊加:根據設計要求粘貼2-3層碳布,每層間隔時間需符合樹脂固化要求。
優勢:施工便捷、不增加結構自重,適用于局部修復或抗裂增強。
(三)玻璃鋼套筒加固
1.原理
在煙囪外壁安裝玻璃鋼(FRP)套筒,形成防腐、防水、抗沖擊的保護層。
2.操作步驟
測量定制:根據煙囪尺寸定制玻璃鋼套筒(分段制作,每段長度2-3米)。
安裝連接:用高強螺栓將套筒分段連接,縫隙處填充密封膠。
固定錨栓:在煙囪與套筒間打入化學錨栓,間距50-100cm,確保套筒穩固。
適用場景:煙囪受腐蝕嚴重,需同時滿足結構加固與防腐需求。
二、內部加固法
(一)增加內襯與隔熱層
1.原理
通過增設耐火內襯(如高鋁磚、輕質耐火混凝土)和隔熱層(如硅酸鋁纖維氈),減少溫度應力對磚體的影響。
2.操作步驟
拆除舊內襯:清除原有內襯至設計厚度,檢查磚體完整性。
鋪設隔熱層:粘貼硅酸鋁纖維氈(厚度5-10cm),接縫處用高溫膠密封。
砌筑新內襯:用耐火磚和耐火泥漿砌筑內襯,與外壁間留設2-3cm膨脹縫。
效果:降低煙囪內外溫差,減少熱震裂縫。
(二)內部鋼筋混凝土支撐
1.原理
在煙囪內部澆筑鋼筋混凝土環梁或豎向支撐,增強整體穩定性。
2.操作步驟
開孔植筋:在煙囪內壁鉆孔,植入縱向鋼筋(Φ12-16),間距50-100cm。
綁扎環筋:橫向環筋與縱向鋼筋焊接,形成鋼筋籠。
支模澆筑:安裝模板,澆筑C30混凝土,形成環向支撐梁。
適用場景:煙囪高度過高、壁厚不足,需提升抗傾覆能力。
三、基礎加固法
(一)擴大基礎加固
1.原理
在原有基礎周圍挖設基坑,澆筑鋼筋混凝土擴大基礎,分散上部荷載。
2.操作步驟
基坑開挖:沿基礎邊緣向外挖設1-2米寬基坑,深度至持力層。
植筋連接:在原基礎側面鉆孔,植入鋼筋與新基礎連接。
澆筑混凝土:綁扎鋼筋網,澆筑C30混凝土,與原基礎形成整體。
適用場景:基礎沉降、不均勻下沉導致煙囪傾斜。
(二)錨桿靜壓樁加固
1.原理
通過靜壓樁機將錨桿壓入地基,與煙囪基礎連接,提供向上反力。
2.操作步驟
鉆孔定位:在基礎周邊鉆孔,深度根據地質條件確定。
壓入錨桿:用液壓千斤頂將錨桿壓入土層,達到設計承載力。
連接基礎:在錨桿頂部焊接鋼板,與基礎底板連接。
優勢:施工噪音小、對周邊環境影響低,適用于軟土地基。
四、裂縫修補與防腐處理
(一)壓力灌漿修補
1.原理
用高壓泵將環氧樹脂或水泥基灌漿料注入裂縫,恢復結構整體性。
2.操作步驟
封縫:用快干水泥或環氧膠泥封閉裂縫表面。
埋設灌漿嘴:沿裂縫每隔30-50cm埋設灌漿嘴。
灌漿:從下至上依次灌漿,待漿液固化后拆除灌漿嘴。
(二)防腐涂層保護
1.原理
在煙囪內外壁涂刷防腐涂料,隔絕腐蝕介質。
2.操作步驟
表面處理:噴砂除銹至Sa2.5級,清除油污、灰塵。
涂刷底漆:涂刷環氧富鋅底漆(干膜厚度80μm)。
涂刷面漆:涂刷聚脲或玻璃鱗片面漆(干膜厚度200-300μm),分2-3道完成。
五、加固注意事項
結構檢測先行:加固前需進行超聲波檢測、裂縫測繪,明確損傷程度。
臨時支撐:拆除舊內襯或開孔時,需設置臨時鋼支撐,防止局部失穩。
施工安全:高空作業需搭設腳手架或懸掛平臺,佩戴雙安全帶。
質量控制:混凝土澆筑需分層振搗,碳纖維布粘貼需控制樹脂用量。
監測維護:加固后定期檢查裂縫、變形情況,建立長期監測檔案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